10月24日,四川省国资委网站发布《省港投集团重庆生态农业公司成功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重庆市科技型企业”》一文,再次肯定滨水城乡公司所属重庆生态农业公司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投资项目扎实落地。

重庆生态农业公司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项目,是滨水城乡公司响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的核心农业项目,也是川渝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之一。其中,万州龙沙种猪养殖繁育示范基地作为项目首批工程,占地142亩。在滨水城乡公司的统筹指导下,该项目紧密结合重庆地区山地种养循环特点,实践“网床栏舍+益生菌+异位发酵”生态养殖模式,辐射带动周边6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形成特色生态农业样板。
目前,依托滨水城乡公司的资源整合与战略支持,重庆生态农业公司已成为西南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黑猪养殖企业,并成功入选2025年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拟认定名单,相关公示已于10月11日完成。

科技赋能养殖技术,从“经验”向“数据”转型
为破解传统养殖依赖经验的行业难题,滨水城乡公司将“智能化转型”作为重庆生态农业公司的核心发展方向。2025年,在滨水城乡公司的专项支持下,重庆生态农业公司投入研发经费约550万元,通过智能技术赋能生猪养殖全流程,推动项目向“国家级智能化绿色养殖示范基地”迈进。
在具体实践中,项目通过智慧猪联网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监管;依托风机、水帘等温湿度自动调控系统,稳定养殖环境,减少疫病风险;料线系统实现自动供料,降低人工成本;料塔称重系统精准记录饲料使用数量,实现每日分析批次采食量,科学饲喂;智能干湿料槽按需投喂,提升料肉比管控水平。

生态循环布局加强,探索“种养结合”新模式
针对养殖污染治理难题,滨水城乡公司指导重庆生态农业公司建成完善的粪污处理系统,并创新探索“嵌套式”种养结合模式,推动养殖与生态协同发展。
污水处理中心通过分隔串联的反应池使废水在其中顺流前进,与各反应池的微生物充分接触,反应池中的微生物将有机基质消化去除,从而确保出水稳定达到国家农灌标准,年均可产回用水73000立方米;异位发酵槽配备自动翻抛机,将粪污与垫料、菌种混合调配,隔天进行翻抛好氧发酵,年产有机肥约2000吨。这一模式实现了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为滨水城乡公司打造“生态农业闭环”奠定基础。

山地农业发展突围,打造“全程机械化”示范样板
为破解西南山地农业机械化难题,重庆生态农业公司依托400余亩消纳用地,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攻关,重点强化薄弱环节农机装备与技术研发,推进种植基地宜机化改造与无人驾驶农业机械应用。
通过“小并大、陡改梯、曲变顺”等综合整治,项目打通耕作道路、平整地块、提升地力,最终实现100%的地块机器能穿梭自如作业、100%的农作物机器操作能及的“双百”目标。这一成果不仅显著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更为西南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样板。

重庆生态农业公司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未来,滨水城乡公司将统筹指导重庆生态农业公司以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及高新技术企业为契机,有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突破,积极探索深加工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